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,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。苏州园林也是如此,尽管风格纷呈、气象万千,但从季节入手,可以把它们分出春、夏、秋、冬。当然,这更多地是依赖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。
真是巧合,说起苏州园林,挂在嘴上的就是四大名园,像春、夏、秋、冬一样,它们也是四个单元:四大名园的顺序按朝代排列,宋、元、明、清,依次对应为沧浪亭、狮子林、尊龙app人生就是博拙政园和留园。这种排列,由造园年代而定,虽然园林专家有不同的说法,但已约定俗成,构成了文化的无穷魅力。
宋代的沧浪亭,元代的狮子林,明代的拙政园,清代的留园,从艺术感觉上,它们的顺序可能就要换一换了。
拙政园的春秋
一年之计在于春,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,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,都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“立春”。春风拂拂,春水漫漫,留连于亭台楼阁之间,一如留连光景。拙政园雍容华贵、优雅大方,喜欢昆剧的人不去拙政园转转,是会有许多遗憾的。造园和演戏,游园和听戏,有一种文理上的缠绵,正如“梧竹幽居亭”上的那一副对联所示:“爽借清风明借月;动观流水静观山”。
在风格上,拙政园与昆剧魁首《牡丹亭》极为相似。拙政园还有一个神话,就是说《红楼梦》中的“大观园”是以其为蓝本的,给书中大小贵贱的人物搭个舞台,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。
但即使是在具有春的风格的拙政园,还是能感到它的秋的气息,从那些匾额上就能一目了然,匾额往往是一处园景的主题词:
“秫香馆”——“秫香”,就是“稻谷飘香”的意思。《红楼梦》里可以和它对应的是“稻香村”,命意相同。“待霜亭”,就更不言而喻了。
因为中国文化对季节的敏感是一种隐形结构,所以拙政园里秋天的故事,有时候也隐隐约约。“见山楼”,如果不知道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是它的出处,也就感受不到爽爽的秋意;“留听阁”,如果不知道李商隐“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”是它的出处,也就感受不到飒飒的秋意……
留园盛夏也闻秋
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,留园就是幽静;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,留园就是夏姿。
从窄门进到长廊,通过一扇扇漏窗往外望去,经幢、枫树、栏杆、湖石……折回身,踱步到“绿荫水榭”,盛夏带着绿荫就来了。水榭里的窗,是空透的,与长廊上的漏窗形成对比,一个像是清式家具,一个像是明式家具。
“素处以默,妙机其微”(《二十四诗品·冲淡》)的“花步小筑”,“采采流水,蓬蓬远春”(《二十四诗品·纤秾》)的“恰航”,徘徊此处,悟得其妙,也就知道园林的神韵了。
“恰航”楼头的明瓦,简约素净,这一块地方,甚至比“闻木樨香轩”更具有秋意。上世纪20年代有一篇著名的美文,叫《乌篷船》,其中就写到了“明瓦”:“木作格子,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,径约一寸,颇有点透明,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,这就称为明瓦。”
留园的精华在于它的水面和水面四周的景观,绕水一周,等于穿过了一年中的四季。从探春的“清风池馆”出发,走过“涵碧山房”,这里是欣赏荷花的好地方,所以又称“荷花厅”。然后访秋,顺着长廊渐次升高——“高甍巨桷,水光日景,动摇而下上,其宽闲深靓,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”(《真州东园记》)——这是欧阳修的句子——在阵阵清风里,没有坐进“闻木樨香轩”,就闻到桂花的香气了。如果中秋夜有幸坐在“闻木樨香轩”的话,大概会和白居易一样,听得到月宫里桂子轻轻滴落的声音。
“闻木樨香轩”和“清风池馆”遥遥相对,一个春天,一个秋天,时间沙沙而去,历史沙沙而来,遥遥相对的“闻木樨香轩”和“清风池馆”,一部春秋,谁来解读?
从“闻木樨香轩”往高处望去,是用来赏雪的“可亭”,碰巧遇到银桂飘落,也是可以以花代雪,也是可以“陶庵梦忆”:“湖上影子,惟长堤一痕,湖心亭一点,与余舟一芥,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”。只是没有人说“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”罢了。
因此,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;苏州园林是历史的艺术。
清风明月本无价
沧浪亭沿河一带的黄石,据说是宋代造园艺术在苏州唯一留下的雪泥鸿爪。是耶非耶,并不重要,细细体会,的确大有遗意:隔水相望,朴素坦率一如王禹偁、梅尧臣的诗作;近身相抚,方阔瘦硬恰似欧阳修、黄庭坚的书法。
在午后的阳光里,远远看来,黄石的色泽,更使沧浪亭这个古老的园林增添了独一无二的秋天醇厚如酒的况味。
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,留园认作幽静,沧浪亭就是寂静;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,留园认作夏姿,沧浪亭就是秋思。
苏州园林中,结构最为精巧的,当推留园;气息最为高古的则非沧浪亭莫属。北宋时的沧浪亭一带,地势高阔,草木郁茂,三面环水,仿佛大隐隐于市,虽在城里却恍若郊外。北宋庆历年间,被罢官的诗人、书法家苏舜钦举家南迁,一见此地,即以四万贯钱买下,他的朋友欧阳修听说了,随即寄赠了一首诗,其中有这样的句子: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可惜只卖四万钱。”
苏州的园林,像杂色社会一般,有贫有富。富贵的是拙政园,而穷困的,在我感觉中则是沧浪亭了。但它的趣味却并不寒酸。我偏爱它后面的小院,块石铺地,了无杂草,仿佛平平仄仄的诗词格律,还没有被填上赋出的字句。在这个小院里,当没有其他游客,我颇觉理趣;禅不就是一个最不讲道理的道理吗?血液里的酒精度减弱了,具了禅茶之味。宋代的文化就是如此—— 一种中年型的文化。
顺便说一下沧浪亭的两个特色:一是苏州园林都围墙森森,而沧浪亭以水环园,可谓独一无二;二是沧浪亭的山水之间是条复廊,唐代的皎然和尚曾说“诗有六至”——至险而不僻;至奇而不差;至丽而自然;至苦而无迹;至近而意远;至放而不迂——沧浪亭里的这条复廊,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而狮子林则是个石园,在审美上接近冬天硬朗的风声。它过去是个寺院,传说园中的每一块太湖石都具狮子状,其狮子林的出处是佛陀说法威仪如狮子吼。
坐在“听雨楼”喝茶,帘卷树声——石榴仿佛木铎,银杏好像一只只翡翠的铃铛……
春、夏、秋、冬,春天的拙政园、夏天的留园、冬天的狮子林,或多或少都有秋天的色彩,而沧浪亭则是秋天的故事中画龙点睛的一笔。苏州园林的风格尽管纷呈,但总体是娴静的、幽静的、寂静的,蕴藉的,既不喧哗,又不骚动。
春、夏、秋、冬,最后说到的好像还是秋天,看来秋天是一个象征,就是说在中国文化里有一种从不缺失的品质,它接近黄金般的秋天——这种品质就是成熟的精神。苏州园林则是映着它的一滴水,从檐头漏下,透明的身体被拉长了。
新闻资讯
尊龙app人生就是博 > 新闻资讯 >四季中的苏州四大名园
来源:作者:日期:2025/01/03浏览:
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,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。苏州园林也是如此,尽管风格纷呈、气象万千,但从季节入手,可以把它们分出春、夏、秋、冬。当然,这更多地是依赖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。
真是巧合,说起苏州园林,挂在嘴上的就是四大名园,像春、夏、秋、冬一样,它们也是四个单元:四大名园的顺序按朝代排列,宋、元、明、清,依次对应为沧浪亭、狮子林、尊龙app人生就是博拙政园和留园。这种排列,由造园年代而定,虽然园林专家有不同的说法,但已约定俗成,构成了文化的无穷魅力。
宋代的沧浪亭,元代的狮子林,明代的拙政园,清代的留园,从艺术感觉上,它们的顺序可能就要换一换了。
拙政园的春秋
一年之计在于春,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,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,都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“立春”。春风拂拂,春水漫漫,留连于亭台楼阁之间,一如留连光景。拙政园雍容华贵、优雅大方,喜欢昆剧的人不去拙政园转转,是会有许多遗憾的。造园和演戏,游园和听戏,有一种文理上的缠绵,正如“梧竹幽居亭”上的那一副对联所示:“爽借清风明借月;动观流水静观山”。
在风格上,拙政园与昆剧魁首《牡丹亭》极为相似。拙政园还有一个神话,就是说《红楼梦》中的“大观园”是以其为蓝本的,给书中大小贵贱的人物搭个舞台,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。
但即使是在具有春的风格的拙政园,还是能感到它的秋的气息,从那些匾额上就能一目了然,匾额往往是一处园景的主题词:
“秫香馆”——“秫香”,就是“稻谷飘香”的意思。《红楼梦》里可以和它对应的是“稻香村”,命意相同。“待霜亭”,就更不言而喻了。
因为中国文化对季节的敏感是一种隐形结构,所以拙政园里秋天的故事,有时候也隐隐约约。“见山楼”,如果不知道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是它的出处,也就感受不到爽爽的秋意;“留听阁”,如果不知道李商隐“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”是它的出处,也就感受不到飒飒的秋意……
留园盛夏也闻秋
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,留园就是幽静;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,留园就是夏姿。
从窄门进到长廊,通过一扇扇漏窗往外望去,经幢、枫树、栏杆、湖石……折回身,踱步到“绿荫水榭”,盛夏带着绿荫就来了。水榭里的窗,是空透的,与长廊上的漏窗形成对比,一个像是清式家具,一个像是明式家具。
“素处以默,妙机其微”(《二十四诗品·冲淡》)的“花步小筑”,“采采流水,蓬蓬远春”(《二十四诗品·纤秾》)的“恰航”,徘徊此处,悟得其妙,也就知道园林的神韵了。
“恰航”楼头的明瓦,简约素净,这一块地方,甚至比“闻木樨香轩”更具有秋意。上世纪20年代有一篇著名的美文,叫《乌篷船》,其中就写到了“明瓦”:“木作格子,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,径约一寸,颇有点透明,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,这就称为明瓦。”
留园的精华在于它的水面和水面四周的景观,绕水一周,等于穿过了一年中的四季。从探春的“清风池馆”出发,走过“涵碧山房”,这里是欣赏荷花的好地方,所以又称“荷花厅”。然后访秋,顺着长廊渐次升高——“高甍巨桷,水光日景,动摇而下上,其宽闲深靓,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”(《真州东园记》)——这是欧阳修的句子——在阵阵清风里,没有坐进“闻木樨香轩”,就闻到桂花的香气了。如果中秋夜有幸坐在“闻木樨香轩”的话,大概会和白居易一样,听得到月宫里桂子轻轻滴落的声音。
“闻木樨香轩”和“清风池馆”遥遥相对,一个春天,一个秋天,时间沙沙而去,历史沙沙而来,遥遥相对的“闻木樨香轩”和“清风池馆”,一部春秋,谁来解读?
从“闻木樨香轩”往高处望去,是用来赏雪的“可亭”,碰巧遇到银桂飘落,也是可以以花代雪,也是可以“陶庵梦忆”:“湖上影子,惟长堤一痕,湖心亭一点,与余舟一芥,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”。只是没有人说“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”罢了。
因此,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;苏州园林是历史的艺术。
清风明月本无价
沧浪亭沿河一带的黄石,据说是宋代造园艺术在苏州唯一留下的雪泥鸿爪。是耶非耶,并不重要,细细体会,的确大有遗意:隔水相望,朴素坦率一如王禹偁、梅尧臣的诗作;近身相抚,方阔瘦硬恰似欧阳修、黄庭坚的书法。
在午后的阳光里,远远看来,黄石的色泽,更使沧浪亭这个古老的园林增添了独一无二的秋天醇厚如酒的况味。
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,留园认作幽静,沧浪亭就是寂静;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,留园认作夏姿,沧浪亭就是秋思。
苏州园林中,结构最为精巧的,当推留园;气息最为高古的则非沧浪亭莫属。北宋时的沧浪亭一带,地势高阔,草木郁茂,三面环水,仿佛大隐隐于市,虽在城里却恍若郊外。北宋庆历年间,被罢官的诗人、书法家苏舜钦举家南迁,一见此地,即以四万贯钱买下,他的朋友欧阳修听说了,随即寄赠了一首诗,其中有这样的句子: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可惜只卖四万钱。”
苏州的园林,像杂色社会一般,有贫有富。富贵的是拙政园,而穷困的,在我感觉中则是沧浪亭了。但它的趣味却并不寒酸。我偏爱它后面的小院,块石铺地,了无杂草,仿佛平平仄仄的诗词格律,还没有被填上赋出的字句。在这个小院里,当没有其他游客,我颇觉理趣;禅不就是一个最不讲道理的道理吗?血液里的酒精度减弱了,具了禅茶之味。宋代的文化就是如此—— 一种中年型的文化。
顺便说一下沧浪亭的两个特色:一是苏州园林都围墙森森,而沧浪亭以水环园,可谓独一无二;二是沧浪亭的山水之间是条复廊,唐代的皎然和尚曾说“诗有六至”——至险而不僻;至奇而不差;至丽而自然;至苦而无迹;至近而意远;至放而不迂——沧浪亭里的这条复廊,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而狮子林则是个石园,在审美上接近冬天硬朗的风声。它过去是个寺院,传说园中的每一块太湖石都具狮子状,其狮子林的出处是佛陀说法威仪如狮子吼。
坐在“听雨楼”喝茶,帘卷树声——石榴仿佛木铎,银杏好像一只只翡翠的铃铛……
春、夏、秋、冬,春天的拙政园、夏天的留园、冬天的狮子林,或多或少都有秋天的色彩,而沧浪亭则是秋天的故事中画龙点睛的一笔。苏州园林的风格尽管纷呈,但总体是娴静的、幽静的、寂静的,蕴藉的,既不喧哗,又不骚动。
春、夏、秋、冬,最后说到的好像还是秋天,看来秋天是一个象征,就是说在中国文化里有一种从不缺失的品质,它接近黄金般的秋天——这种品质就是成熟的精神。苏州园林则是映着它的一滴水,从檐头漏下,透明的身体被拉长了。
相关文章
- 2025/01/03引领精神心理诊疗新模式
- 2025/01/03四季中的苏州四大名园
- 2025/01/03春季慎用果蔬贴片美容防过敏
- 2025/01/03你所不知道的文化里昂
- 2024/12/22美贝乐等27款儿童玩具不合格被责令退市